“奥运遗产”:一个国际人权视角的观察

作者:姜世波; 李梦琦
来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5(05): 574-593.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0.05.014

摘要

国际奥组委在《遗产战略方针》中,将"奥运遗产"定义为举办奥运会或体育赛事为居民、城市、赛事等带来的长期收益。在价值层面,它就突出了体育人权的重要性,其所承载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国际人权中的平等、和平、发展等核心理念也有着趋同的价值。从历史与近些年来的国际实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对于推动人权实现的作用有目共睹。一方面,奥运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权内涵的落地;另一方面,人权实现本身也正成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不过,在奥林匹克实践中仍存在强迫迁徙、侵害劳工权益、过度保护强势团体等违背国际人权法的现象,近年来为国际体育组织日益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绿色、科技、人文、法治"的理念指引下已经留下丰富的奥运遗产,2022年冬奥会将使北京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我国应充分继承奥运场馆、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弱势群体保护、志愿服务体系等奥运遗产,提前做好冬奥"奥运遗产"的人权保护制度设计,借鉴国际重大赛事人权保护最佳实践做法,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决策民主性。应构建"奥运遗产"监测保障体系,在建立指标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实现长期的监测与评估,形成闭环机制,使北京奥运人权遗产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辉煌篇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