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时,因近代商业性戏园的推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涌现了以名角为中心的、等级森严的名角制戏班。京班的组织结构本为脚色制,一变为名角制后,其戏剧叙事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从根本来看,以突出名角及其技艺为特征。这表现在:在情节层面,以名角所扮人物为中心对旧有情节重新剪裁;在人物塑造层面,名角所扮人物得到"正面化"重构,而其他戏剧人物则往往被淡化或贬低,以造成众星托月之效。由于京班名角制的组织方式,很快即为各地戏班效仿,故名角制戏班不仅改变了京戏的戏剧叙事,也改变了中国本土戏剧的叙事形态。

  • 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