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N、P化学计量特征分析雷竹氮素克隆整合分株年龄效应

作者:章超; 谷瑞; 陈双林*; 时俊帅; 郭子武; 刘军; 何奇江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02): 35-42.
DOI:10.13275/j.cnki.lykxyj.2020.02.005

摘要

[目的]研究雷竹不同年龄分株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素克隆整合的响应机制,探讨雷竹林施肥的适宜立竹年龄,为雷竹林精准化、减量化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雷竹分株组成的克隆整合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不同年龄分株竹腔注射15NH415NO3的方法,设置3个氮素添加水平(低浓度N,4.07 mol·L-1;中浓度N,8.13 mol·L-1;高浓度N,12.20 mol·L-1),测定各处理1年生、2年生立竹叶片在时间梯度上的C、N、P含量,分析雷竹不同年龄分株间氮素整合方向及传输效率等差异。[结果]雷竹克隆分株间存在强烈的氮素传导功能,1年生立竹会部分传输氮素至2年生立竹,而2年生立竹会将氮素大量传输至1年生立竹,即2年生立竹的氮素传导能力显著强于1年生立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氮素浓度效应,氮素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减弱分株间氮素传输能力,试验的中浓度N是整合功能显著变化的"拐点"。1年生、2年生立竹氮素处理均能提高相连分株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且随氮素处理浓度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但都能维持相对稳定的N/P,并使立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关系产生适应性调节作用。[结论]雷竹氮素克隆整合存在明显的分株年龄效应,宜选择2年生立竹进行株穴法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肥料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