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9-2021年冬防期空气质量改善及三次重污染过程减排效果研究

作者:刘丹; 李瑜; 吴倩; 刘亚文; 彭瑾; 周婷; 胡辉; 刘巍*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23, 36(12): 2282-2292.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3.11.01

摘要

冬季是宜昌市大气PM2.5污染防治最艰难的时期,适当的冬防措施使得宜昌市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取得一定成效.为研究冬防措施对宜昌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冬防期间重污染应急减排效果,利用宜昌市环境空气质量和组分监测数据,分析了宜昌市2019-2021年冬防期(11月-翌年2月)空气质量、颗粒物组分和来源解析等变化情况,评估了2021年冬防期间3个典型重污染时段应急管控措施效果.结果表明:(1)宜昌市2021年冬防期较2020年和2019年冬防期PM2.5浓度均下降了4.3%.(2)2021年冬防期NO3-、SO42-、POA和SOA浓度较2019年冬防期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1.8%、12.7%、24.4%和29.6%.(3)2019-2021年冬防期宜昌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源(占35.85%~55.10%)、机动车排放源(占13.56%~36.08%)、生物质燃烧源(占8.26%~17.15%)、工业源(占4.34%~8.83%)和扬尘源(占3.78%~7.22%),其中二次源的贡献占比在2019-2021年冬防期间均较高,机动车排放源的贡献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二次源与工业源的贡献占比2021年冬防期较2019年冬防期均有所增加.(4)WRF-Chem模型模拟表明,2021年冬防期3次典型重污染时段应急管控措施可降低4.2%~9.2%的PM2.5浓度.研究显示,科学的冬防措施为宜昌市空气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宜昌市大气复合型污染形势加剧,PM2.5的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精准分析研判、科学开展污染防治将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稳步改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