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芪-莪术药对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组合,主要用于消化道相关炎症及肿瘤的治疗,临床所用配比也多不固定。为研究该药对在不同配比下抗肿瘤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建立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药对不同配比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优选黄芪-莪术抗结肠癌效应最适配比。给药15 d后测量肿瘤小鼠除瘤体质量、肿瘤体积、肝转移灶数目,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生长相关指标: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HMG盒转录因子1(HMG-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1, HBP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和肝脏中肿瘤转移相关指标: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质53(protein53, p53)的蛋白表达水平,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优选黄芪-莪术抗结肠癌效应最适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黄芪-莪术不同程度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肝转移,黄芪-莪术1∶1配比组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最优,2∶1配比组抑制肿瘤肝转移和改善肿瘤小鼠体质量效果更优。黄芪-莪术配伍显著上调结肠癌小鼠肿瘤组织中HB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肿瘤组织中Ki67和AFP蛋白表达;同时黄芪-莪术配伍显著上调结肠癌小鼠肝脏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β-catenin, vimenti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莪术配伍组距假手术组较近的前3组依次为2∶1,1∶1,3∶2组,其中2∶1组中心距离距假手术组最短,提示黄芪-莪术2∶1组对小鼠结肠癌干预作用最优,与临床常用配比相一致。聚类结果将11个组别按黄芪-莪术配伍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聚为3类,与理论实际相符合。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更有效应用黄芪-莪术治疗结肠癌提供了依据,为经典药对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