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血管瘤20例诊治特点分析

作者:塞娜; 孙健斌; 范术杭; 朱玉华; 袁永一; 申卫东; 戴朴; 杨仕明; 韩东一; 韩维举*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4).

摘要

目的总结面神经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面神经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面神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面神经功能、影像特征, 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后进行面神经功能随访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20例面神经血管瘤患者, 男10例, 女10例, 年龄18~56(36.4±10.7)岁。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面神经麻痹(18例, 90.0%)、听力下降(11例, 55.0%)、耳鸣(8例, 40.0%)、面肌痉挛(4例, 20.0%)等。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听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其中经乳突-上鼓室入路5例, 经迷路入路5例, 经中颅窝入路10例。术中探查见65.0%(13/20)的患者为多节段受累, 面神经膝状神经节(16例, 80.0%)、水平段(11例, 55.0%)及迷路段(7例, 35.0%)最常受累。对19例患者同期行面神经修复或减压术, 其中面神经改道吻合2例, 耳大神经桥接移植8例,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2例, 面神经减压7例。术后随访时间17~159(81.9±39.3)个月, 无失访。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级2例(10.0%), Ⅳ级5例(25.0%), Ⅴ级7例(35.0%), Ⅵ级6例(30.0%);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1例(5.0%), Ⅲ级10例(50.0%), Ⅳ级8例(40.0%), Ⅴ级1例(5.0%)。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好于术前(H=13.683, P<0.001)。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面肌痉挛的患者应考虑到面神经血管瘤的可能。特征性的颞骨CT表现有助于面神经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切除后可根据面神经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修复面神经, 术后可获得较好的面神经功能。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