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监测

作者:王纯玉; 张家勇; 白玉银; 丁俊; 关玉辉; 张稷博*
来源: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 27(01): 30-34.
DOI:10.19821/j.1671-2781.2021.01.008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在辽宁省14个市进行监测,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诱蝇笼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2017年辽宁全省平均鼠密度为1.27%,城市(居民和餐饮业)为0.73%,农村(村内和村外)为1.89%,平均鼠密度在4月达到高峰,鼠密度为1.61%,从捕获数量上看,全省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1.92%;蚊虫平均密度为20.23只/(灯·h),城市(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平均密度分别为3.25和44.00只/(灯·h),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密度为63.25只/(灯·h),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中华按蚊成为全省的优势蚊种,所占构成比为38.99%;蝇类总密度为6.03只/(笼·h),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8月达到峰值[密度为9.96只/(笼·h)],从捕获数量上看,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所占比例为40.11%;蟑螂总密度为0.41只/张,总侵害率为10.72%,蟑螂密度9月达到峰值(0.70只/张),捕获数量中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构成比为99.70%。结论基本了解了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今后应坚持对病媒生物的监测,重点关注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提高监测与预警、预报的水平,为辽宁省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