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迟发性出血(PPB)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EMR联合APC治疗,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康复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PPB)分成PPB组(n=11)和无PPB组(n=15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术后PPB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肠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和PPB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指数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息肉EMR术后发生PPB与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息肉形态、手术方式和术后进食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1.5 cm、息肉无蒂、手术方式和术后48 h内进食是结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EMR联合APC治疗能提高结肠息肉的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改善疾病预后。抗血栓治疗史、息肉直径>1.5 cm、息肉无蒂、手术方式和术后48 h内进食是结肠息肉术后发生PPB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