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右心耳瘤合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三例分析

作者:张仪; 李小梅*; 江河; 张福强; 靳永强; 刘海菊; 戈海延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02): 98-10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右心耳瘤合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的3例右心耳瘤合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 年龄1.0~5.3岁, 体重10.0~17.1 kg。分析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射频消融和右心耳瘤切除治疗效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3例右心耳瘤患儿分别于胎龄36周、1月龄、4月龄被发现房性快速心律失常。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交替出现, 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耳瘤样扩张, 行右心耳瘤切除术;1例为房性心动过速, 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右心耳异常, 行射频消融术, 术中标测为起源于右心耳尖部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未能成功, 行右心耳切除术中显示为右心耳瘤。3例患儿术前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无效或部分有效。右心耳瘤切除术后, 3例原有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消失, 2例出现新起源点房性心动过速,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3例患儿病理示部分心房腔呈囊性扩张, 囊壁纤维化, 心房肌广泛纤维化伴心肌萎缩及囊状扩张, 心肌厚薄不均, 心肌间质广泛纤维化。结论先天性右心耳瘤患儿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可出现在胎儿期或生后早期, 超声心动图易漏诊,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差, 射频消融风险大且效果受限, 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单位
    清华大学; 北京华信医院;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