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大剂量激素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色氨酸代谢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色氨酰t-RNA合成酶(TTS)浓度及血清色氨酸、犬尿氨酸的浓度数据。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显效(CR)患者有26 (40.00%)例,有效(R)患者为34 (52.31%)例,无效(NR)患者的例数为5 (7.69%)例;随访后,持续显效组为58(89.23%)例,无效组为7(10.77%)例(CR、R各复发1例)。治疗前持续显效组及无效组的血清ID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持续显效组及无效组的TT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持续显效组的血清IDO、TTS蛋白浓度分别为(19.34±0.41)(U/ml)、(13.36±0.52)(μg/L),无效组的血清IDO、TTS蛋白浓度分别为(21.25±0.52)(U/ml)、(9.31±0.29)(μg/L),治疗后持续显效组IDO、TTS蛋白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显效组与无效组在治疗后的IDO、TTS蛋白浓度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显效组、无效组在治疗前色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在治疗后的色氨酸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持续显效组、无效在治疗前的犬尿氨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持续显效组犬尿氨酸浓度的浓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效组在治疗后的犬尿氨酸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色氨酸代谢水平与ITP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色氨酸或参与了ITP的发生、发展,但色氨酸水平在ITP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 单位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