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沙门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特征和预后,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AIDS合并沙门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炎症指标、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以及预后。结果 10年期间共收治2 405例AIDS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鉴定为革兰阴性杆菌191例(7.9%),其中82例(42.9%)鉴定为沙门菌。82例AIDS合并沙门菌血流感染患者,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1±12.5)岁。诊断为AIDS C3期79例(96.3%),B2期3例(3.7%)。其中合并肺部感染38例,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6例,肺孢子菌肺炎15例,结核病12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0例,播散性隐球菌病4例。所有患者(100%)均发热,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畏寒72例(87.8%),寒战48例(58.5%),咳嗽、咳痰35例(42.7%),皮疹15例(18.3%),仅4例(4.9%)出现腹泻、腹痛、脓血黏液便等胃肠道症状。CD4+T淋巴细胞均数为9个/μL。实验室炎症指标:白细胞升高4例(4.9%),降低35例(42.7%);所有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沙门菌血清分型:肠炎沙门菌55株(67.0%),猪霍乱沙门菌12株(14.6%),鼠伤寒沙门菌7株(8.5%),其他8株(9.8%)。药物敏感性:氨苄西林耐药64.6%,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2.0%、23.2%和4.9%。82例AIDS合并沙门菌血流感染患者好转或治愈55例(67.1%),恶化或死亡27例(32.9%)。结论 AIDS合并沙门菌血流感染经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血清分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和病死率高,需尽早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