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青海湖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为揭示青海湖裸鲤的适应性进化机制,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GBS)技术对6个群体72尾青海湖裸鲤开展离散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标记筛选,探讨其可能受到自然选择作用的相关SNP标记,并对离散SNP标记所在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及功能注释。研究共得到1 566个高度变异的适应性离散位点,分别有391条、26条和96条序列的功能在NR、GO和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NR注释显示,相似比例序列所占比例最高的前2种物种分别是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 )和鲤(Cyprinus carpio )。GO注释分析发现,注释到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和结合(Binding)的contigs较多。KEGG注释分析显示,注释到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s)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的contigs最多,其中,注释到代谢通路的基因包括ctu1、cps1、gba2、acyl-CoA、fasn、plcg1、adgre1等,我们推测这些基因与青海湖裸鲤的本地适应性相关。研究结果证明青海湖裸鲤可能形成了与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相关的本地适应性现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青海湖裸鲤的本地适应性机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