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家智; 王启增; 王文玉; 林智文; 秦猛; 刘丽华; 郑桂萍*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24): 79-8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2.24.011

摘要

为探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耕作方式2水平(A1,常规平作;A2,垄作双深)、穴苗数4水平(B1,每穴3苗;B2,每穴6苗;B3,每穴9苗;B4,每穴12苗)进行研究。垄作双深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平作,增幅14.11%。不同耕作方式水稻抗折力差异显著,与平作相比,垄作双深抗折力、弯曲力矩减小,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降低。垄作双深各节间抗折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平作,N1、 N2、N3、N4节间分别降低5.67%、12.93%、13.39%、11.97%。垄作双深弯曲力矩N2、N3、N4节间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平作,分别降低8.94%、11.86%、9.31%,垄作双深倒伏指数高于平作,但未达显著水平。穴苗数因素水平间各节间抗折力均表现为每穴3苗>每穴6苗>每穴9苗>每穴12苗,各节间倒伏指数水平间均表现为每穴12苗>每穴9苗>每穴6苗>每穴3苗的趋势,各节间茎粗、茎壁厚度、充实度均表现为每穴3苗>每穴6苗>每穴9苗>每穴12苗。各节间茎粗、茎壁厚度、充实度均表现平作大于垄作双深。说明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多,抗折力相关性状降低,倒伏指数升高。各穴苗数间随着穴苗数的增多其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增高,说明穴苗数越少各节间物质积累越充足,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