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沉疴,其发挥效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妥善处理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双减”政策自落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众多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弱化。案例分析发现,在多重利益困局下,“双减”政策各执行主体出现不同的应对策略:地方政府趋于搞“土政策”、学校选择技巧性的合理规避、家长选择“放风式”观望、教师采取倦怠性的消极参与、校外培训机构仍在寻求劫后重生。基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冲突,应更新利益观念,通过建立切实的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完善的利益均衡机制和有力的利益保障机制来破解“双减”政策执行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