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常见的部分良性病变鼻内镜术后不同处理及其局部用药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近5年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并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患者236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常规处理包括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分泌物、术腔囊泡及肉芽。皮质类固醇激素鼻腔喷雾每日2次,共计3周。发现有鼻腔粘连、上颌窦口瘢痕性粘连或缩小者均在内镜下分离,切除部分原粘连部位黏膜及其黏膜下组织,部分患者放置浸润5-氟尿嘧啶(5-FU)膨胀海绵填塞。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用干扰素a-2b(5 mIU.ml-1)作窦口局部黏膜下多点注射。部分并发术后上颌窦口瘢痕过度增生患者,在内镜下放置微型上颌窦引流支架。结果:治愈83.47%(197/236),好转11.44%(27/236),总有效率94.92%(224/236)。对于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显示:常规术后处理的195例患者中,4例无效的主要原因分别为1例伴发糖尿病患者术后鼻窦炎症发复、2例鼻息肉复发、1例窦口狭窄和鼻腔粘连。采用常规处理并对鼻腔粘连进行单纯粘连分离后,13例患者中7例失败,均为再发生粘连所致。对于1例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患者,行术后常规处理和血肿清除后发生鼻腔粘连。其余患者(包括对于并发鼻腔粘连进行分离后局部放置浸润5-FU膨胀海绵或内镜下放置微型上颌窦引流支架的患者2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例作局部黏膜下基底部干扰素注射)于随诊期间均未发生任何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术后术腔处理对疗效将产生致关重要的影响。应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止再粘连的发生。对于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局部注射干扰素可有效防止肿瘤再复发,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处理方法。

  • 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