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时期,中万、中电、中青的职业化转型是一个复杂过程,该过程体现了官办剧团在生存压力的推动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而不断调整自身,亲近市民社会的曲折性。中万、中电、中青虽以职业剧团的身份活跃在1941—1945年的四届雾季公演,但其职业化转型的"大跃进"却集中在1942年第二届雾季公演前后。在此之前,三剧团虽积极改组,但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戏剧政策专制性的强化,剧团的职业化程度有限,且起伏不定。这种起伏波动与剧团最终的跃进正反映出这一时期市民话剧挣脱官方束缚,回归自我本体的真实轨迹。
-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