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中以雷琼火山群海南岛儋州地区峨蔓镇的兵马角海岸火山为研究对象,在卫星影像及无人机影像数据解译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岸火山锥不同位置典型剖面的火山喷发序列,并利用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析碎屑物成因,再现火山喷发物理过程。兵马角剖面存在3类玄武质碎屑。第1类碎屑整体呈绳状、树根状,经历明显的塑性变形,碎屑内部气孔构造极发育,代表纯岩浆爆破喷发成因。第2类碎屑表壳之下呈蜂窝状细密气孔构造,表面龟裂与内部普遍的脆性破裂显示其经受过淬火作用;内部仍保留的气孔构造说明其内部可能没有受到影响,以上证据支持该类碎屑形成于中度的水-岩浆相互作用。第3类碎屑有强烈塑性变形特征,表面出现大量龟裂纹;内部碎裂为大量薄皮碎屑并重新熔结,不规则气孔或空腔占碎屑的绝大部分,说明该类碎屑形成于相对较强的水-岩浆相互作用。兵马角剖面显示,兵马角火山喷发于滨海环境,具有水下火山向陆上火山过渡的特点。火山活动早期发生水下“火喷泉”式喷发,在水下构筑火山碎屑堆积,主要由第3类碎屑构成。碎屑松散无层理,粒度分选不明显,其中出现大量有塑性变形的、气孔构造极其发育的黑色熔岩浆屑。在火山活动的中期,当碎屑堆积物高出水面时,火山作用转变为射汽岩浆喷发,产生具有明显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的涌流凝灰岩,以第2类碎屑为主。火山活动晚期以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喷发为主,形成不同熔结程度的黑色、砖红色集块岩,含有大量第1类碎屑。火山喷发最终过渡为熔岩溢流,形成熔岩台地。根据兵马角火山喷发的物理机制,推测未来潜在的滨海火山喷发灾害包括水下“火喷泉”、射汽岩浆喷发成因的涌流、弹道喷射坠落的火山弹、熔岩喷泉以及熔岩流。其中涌流可能贴海平面高速运动,影响火口周边约10km范围的区域,是最有威胁的火山喷发灾害类型。
-
单位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