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髻”,亦做“鬏髻”,是明代女子日常经常佩戴的一种发饰。与“?髻”类似造型的发髻实际上自汉代就出现,后来为了追求单髻的隆重,人们使用假发来使发髻更高挺,唐朝中期开始,博鬓高髻盛行,假发髻就更大行其道了。到了元代,胡俗服饰较的影响,?髻开始流行开来,并逐渐进入了汉族服饰体系之中,最后在明代完全成形。?髻在明代活跃的服饰风尚之下,形成丰俭不同的装饰风格,既有简单的锥髻,也有华丽的冠形。除了造型各异之外,明代?髻的材质也丰富多样,有纱、头发、马尾、布帛、白绉纱、漆纱、金银丝等。同时,明代还出现一种带梁的?髻,这种?髻像其他?髻一样有各种材质和高低大小,而且梁冠很多时候被人们做成金梁冠。本文通过对当时的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研究,大致可以梳理出?髻这一古代传统发饰的潮流的兴衰,?髻所用材料、样式的演进过程,并且能窥见古代人民的美学智慧,是如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穿戴生活。

  • 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