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策能否有效执行事关政策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过程-事件"分析方法透视学校课后服务执行的动态过程,揭示隐藏于其中的实践逻辑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学校课后服务遵循着"权宜性执行"的实践逻辑,表现出"重策略而轻规则""、重硬指标而轻软指标""、重短期而轻长远"的特征,造成了"高参与率、低实效性"名实分离的执行偏差。政策制定的一统性与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压力型体制下的层层加码与学校组织运行资源匮乏、教育竞争的愈演愈烈与学校关系网络下的共谋行为分别为权宜性执行的生成提供了制度空间、组织基础和社会土壤。促进学校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需要统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推动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转变,优化社会环境以形成执行合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