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至迟自唐代伊始,逐渐完成了对诸葛亮因“有功于国”而成国家象征符号,因“有德于民”而成德配天地形象的神化历程,并长期发挥着滇西各族的国家认同、道德教化功能。通过对该区域诸葛亮崇拜从并无“南征”至滇西史实之“无”,到历史记忆重构、信仰文化复创之“有”的跨学科考证,揭示滇西各族“三交”实践与诸葛亮崇拜的内在逻辑。可为推进国家认同与“三交”理论发展提供资料,也裨益于当下边地乡村文化振兴与边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