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的≥50岁T2DM患者580例(男323例,女25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50~59岁)、年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年组(≥75岁)。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肌肉含量减少诊断标准为四肢骨骼肌指数男性≤7.0kg/m2,女性≤5.7 kg/m2。肌肉力量降低诊断标准为握力男性<26.0kg,女性<18.0kg。同时存在肌肉含量下降和力量降低者诊断为肌少症。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所有病例中,肌肉含量减少比例为21.6%(男性为21.4%,女性为21.8%),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2)所有病例中,肌肉力量下降比例为20.8%,其中男性下降比例(13.9%)低于女性(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9,P<0.05)。(3)所有病例中,肌少症发生率6.9%(男性为5.6%,女性为8.5%),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5)。中年组、年轻老年组和老年组肌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6%、5.1%和15.6%,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8,P<0.05)。在各年龄组中,男女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75岁以上(OR=4.31,95%CI:2.00~9.31)、白蛋白<40g/L (OR=2.63,95%CI:1.20~5.73)、低体质量指数(BMI) (OR=0.65,95%CI:0.56~0.74)和空腹血糖>8.5 mmol/L(OR=2.71,95%CI:1.19~6.16)的患者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结论住院中老年T2DM患者肌肉含量和功能下降检出率高;增龄、低BMI、白蛋白<40g/L及空腹血糖升高是肌少症患病的独立相关因素。
-
单位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