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混合社区”是同一社区空间内混居城市市民、当地农民及外来农民工等多元主体,在城市基层空间形塑的一种陌生化的异质性社会结构。随着资源依赖转化为组织依附,资源下乡带来监督下乡与规范下乡,基层治理主体不断行政化、科层化与理性化,混合社区治理陷入“去组织化”、社会交往“离散化”及治理主体“单一化”等困境,社区面临空间间距、心理区隔与关系异质等治理悖论。此类“公共性式微”致使混合社区治理力量难以组织化,社区治理过于依赖单一正式治理主体,无法匹配社区居民的多元诉求。社区公共性式微的具体原因在于治理结构不够优化、治理事务繁杂及治理基础“异化”。克服社区公共性式微,化解“混合社区”治理困境,在于依托多重“组织嵌入”,构建“混合社区”多元治理格局,搭建多元组织协商平台,拓展社区社会交往,实现社区公共性的重塑,优化社区治理绩效,构建常态化的混合社区治理机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