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值,探讨产科因素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建档产检的单胎妊娠且既往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共162例),分别于妊娠晚期(妊娠36~38周)、产后(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电值检测。并根据不同年龄(≥35岁、<35岁)、体重指数(BMI)(≥28kg/m2、<28kg/m2)、新生儿体重(>3 500g、≤3 500g)、产次(初产、经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盆底肌电参数。结果 162例产妇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参考值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妊娠晚期的快肌上升时间、慢肌变异系数显著高于产后6周,慢肌平均值显著低于产后6周(P<0.05)。分析年龄、BMI、新生儿体重、产次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发现,高龄组的慢肌平均值显著低于非高龄组,肥胖组的慢肌平均值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是影响盆底肌功能的因素之一,妊娠晚期盆底功能较产后6周更差;年龄和BMI对妊娠晚期盆底肌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仍然存在争议。

  • 单位
    北京华信医院;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