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宿迁市成蚊密度及淡色库蚊抗药性研究

作者:王加龙; 崔明花*; 何仁伟; 王贺; 李玮; 姚成宜
来源:江苏预防医学, 2022, 33(01): 63-105.
DOI:10.13668/j.issn.1006-9070.2022.01.019

摘要

目的 掌握宿迁地区蚊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和季节消长规律及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为蚊虫防控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在宿迁市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采用浸渍法检测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 2018年宿迁地区平均成蚊密度为5.73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65.6%)。全年成蚊密度呈现单峰特点,6—9月为高峰(占88.8%);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22.5只(/灯·h)],其他依次为农村生活区[3.31只(/灯·h)]、公园[1.16只/(灯·h)]、城区居民区[0.99只/(灯·h)]和医院[0.69只/(灯·h)]。宿迁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氯菊酯敏感,对双硫磷、仲丁威、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抗性系数分别是29.25、12.96、11.92、5.15、1.41倍。结论 宿迁市2018年优势蚊种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抗性,应结合抗药性实验结果指导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