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在河南省温县地黄种植园发现一种地黄叶枯病。采集具有褐色病斑症状的地黄植株,从叶部感病部位分离、纯化出3株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典型特征观察以及ITS、EF1-α、Tub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病原菌,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其中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尚未见有侵染地黄的报道,是地黄叶部病害的新型致病菌。为明确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光照、pH、温度、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在5 d的培养期内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探究了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菌丝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在5~4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1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 7.0;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多种碳氮源均可利用,其中利用率最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氮源为硝酸钠;菌丝致死温度51℃,10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引起的地黄病害田间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