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近30年来性行为发生率的变迁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确保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态度,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对1990-2018年间167项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结果自199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1999年的8.88%上升到2011-2016年的17.80%。以时间为自变量,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时间二者之间的函数为y=-1 116.589+0.563x(P<0.05),时间对性行为发生率的解释力为47.8%。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发展趋势,而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时间之间的函数为y=-1 857.235+0.935x(P<0.05),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时间之间的函数为y=-574.410+0.291x(P<0.05),模型解释力分别为72.1%和25.3%,即时间效应对男性影响大于女性。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均随时间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受时间影响最为显著,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时间之间的函数为y=-1 905.787+0.956x(P<0.05),时间对性行为发生率的解释力达到了59.2%;东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时间之间的函数为y=-870.010+0.440x(P<0.05),时间对性行为发生率的解释力为33.7%;而西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虽然随时间发生变化,但时间效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与结婚年龄的推迟、经济条件的改善及互联网的普及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的增长相关。因此,建议改变传统观念,适时开展家庭性教育;完善性教育课程,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互联网监管,进行网络科普教育,进而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态度,进行安全的性行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