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 VNG)在不同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PCI)部位的结果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湖北航天医院以头晕为主诉住院的患者128例,其中46例PCI患者作为病例组,82例其他原因所致眩晕的非PCI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视动系统和前庭系统检查,分析两组VNG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对不同病变部位与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例组视动系统检查异常38例(82.6%),前庭系统检查异常18例(39.1%),对照组视动系统检查异常28例(34.1%),前庭系统检查异常71例(8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15,95%CI:1.03~1.28,P=0.01)、扫视精确度异常(OR=23.34,95%CI:3.04~179.00,P=0.00)、位置试验正常(OR=0.03,95%CI:0.00~0.60,P=0.02)的患者更容易诊断为PCI。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扫视精确度和位置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检查项目和不同病变部位进行聚类分析,脑桥及小脑病变在眼震检查结果表现出较高类似度,丘脑与枕叶病变表现较高相似度,中脑与延髓病变各有其特点。结论VNG对于眩晕患者的PCI定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合患者体征能进一步提高对PCI诊断的准确性。

  • 单位
    神经内科; 湖北航天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