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建设思维:反思与调整

作者:郑美娟; 秦玉友; 曾文婧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18): 1-7.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9.18.003

摘要

师德水平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师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师德实践中,过度消费师德事件使得媒体聚光灯效应引发师德整体水平误判,教师强势地位假设下师生关系判断偏差致使师生地位反转,常人道德平移带来的非专业批判导致消极师德。在师德政策上,形成了政策要求的底线性、执行的倡导性、评价的大众性等政策思维偏好。为应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需对师德建设思维进行必要调整。本研究认为应准确把握师德概念,建立专业能力本位思维;厘清师德内在规定,构建多类型、多层次思维;尊重教师劳动特点,转向劳动对象人化思维;增加激励性政策工具,塑造师德实践多元动力思维;体现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形成师德问题精准问责思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