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大小、生长方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性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3年1月—2008年10月经电子结肠镜检出的1 239例结肠息肉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病理分型等在各年龄层的分布情况。结果①结肠息肉的大小、发生部位、生长方式、病理分型、单发或多发在各年龄层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40~79岁年龄段中,直径≤5 mm的息肉占53.0%,左半结肠息肉占51.3%,腺瘤型息肉占44.8%,单发息肉占55.4%。③左半结肠的息肉占59.1%,右半结肠的息肉占20.3%,全结肠的息肉占20.7%。④无蒂息肉占70.6%,亚蒂息肉占13.7%,有蒂息肉占15.7%;单发息肉占64.2%,多发息肉占35.8%。⑤腺瘤性息肉占51.1%,炎性息肉占35.1%,不典型增生息肉占10.7%,增生性息肉占2.3%,癌性息肉占0.8%。⑥不同大小结肠息肉的病理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8,P<0.0001)。不同性别间结肠息肉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52)。结论 40~79岁年龄段好发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多见。结肠息肉大小与性别之无关。随着息肉逐渐增大,癌变的可能性也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