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控制机制进行研究, 并搭载人工智能ChatGPT协同平台进行护理管理, 旨在试行川东北地区瓣膜病患者自我监测随访大数据平台, 初步测验其运用效果, 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实用的随访工具。方法以回顾性研究,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或术后到门诊复查, 服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并愿意使用本平台的患者32例, 依据其2022年11—12月使用平台的数据, 将32例患者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的高低分为高达标率组和低达标率组, 各16例, 根据其使用平台的次数与INR值达标率, 评估平台的运行效果和平台对患者抗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高达标率组患者登录平台次数及书写INR值次数分别为(11.31 ± 3.38)、(7.00 ± 1.63)次, 低达标率组分别为(9.44 ± 3.39)、(6.06 ± 1.88)次,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达标率组患者书写INR值在正常值范围内及出现预警次数分别为(6.38 ± 1.50)次及1.00(0, 2.00)次, 低达标率组分别为(4.05 ± 1.57)及2.00(2.00, 3.50)次,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26, Z = - 2.22, 均P<0.05)。结论搭载ChatGPT的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监测随访大数据平台可以优化并规范护理随访工作流程,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同时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更好的自我管理途径, 协助患者监测INR值和预测可能的病情变化, 提供相应预警和建议, 帮助其更好地参与自我抗凝管理, 提高抗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