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剑齿象化石常见于华南和东南亚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是更新世亚洲哺乳动物群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对其进行埋藏学方面的研究则是比较少见的.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了148件东方剑齿象化石,占遗址可鉴定标本数的18.5%,是研究其死亡和埋藏动因的良好素材.通过对每一件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死亡年龄的分析显示,其中婴、幼年个体占比超过85%,体现了针对幼年个体的选择性死亡模式;从骨骼单元分布来看,头部和足部骨骼占绝对多数,则体现了对剑齿象尸体部位的选择性搬运.虽然不能确定主动捕猎或食腐行为,但玉米洞遗址剑齿象化石的埋藏过程显示出非常清晰的古人类行为迹象.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玉米洞遗址的古人类对婴、幼年剑齿象均有特殊的偏好,可能与成年剑齿象不易捕猎亦或是幼象的肉更适合食用有关,或者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