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前补充水、电解质水和生理盐水对跑步运动后机体水合状态的影响,为运动人群在运动前补液提供合理建议。方法:招募14名北京体育大学男性大学生(年龄21.15±2.61岁,身高176.93±5.58 cm,体重67.80±6.13 kg,体重指数21.65±2.08 kg/m2,体脂百分比12.34%±3.94%),每位受试者完成3次运动实验(以70%HRmax强度跑步1小时),每两次实验之间有7天的洗脱期,运动前30分钟以随机的顺序补充水、电解质水和生理盐水。分别在运动前和运动后采集受试者的静脉血、唾液和尿液,并测量净体重,同时记录运动期间的口渴程度。结果:3种补液方案的受试者运动后体重相比于运动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充生理盐水组和补充电解质水组运动后的血浆容量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补充水组(P<0.05);3组运动后的尿液渗透压相比于运动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运动后的唾液渗透压相比于运动前均显著上升(P<0.05),补充电解质水组运动后的唾液渗透压显著低于补充生理盐水组(P<0.05);3组运动30分钟和60分钟的口渴程度均显著高于运动开始时(P<0.05),补充电解质水组运动开始时的口渴程度显著低于补充生理盐水组(P<0.05),并且补充电解质水组在运动30分钟时的口渴程度显著低于补充水组和补充生理盐水组(P<0.05);3组运动后血清Na+和Cl-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K+和Ca2+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补充电解质水组和补充生理盐水组运动后血清Na+浓度下降幅度显著低于补充水组(P<0.05),3组之间运动后的血清K+、Ca2+和Cl-浓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补充水相比,运动前补充电解质水和生理盐水更有利于维持运动期间机体的水合状态。因此,对于运动前补液来说,含电解质的饮料是一种较好的补液选择。
-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