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经济社会,算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算力商品化推动算力逐步脱离特定的计算设备,从设备性能指标符号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新型财产。确认算力财产权,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算力财产保护制度,是现代法治的时代使命。算力盗用分为程序植入型和账号获取型两类,其实质均是对算力新型财产的侵害。算力盗用在民法构成民事侵权,应当承担赔偿损失为主的侵权责任,实践中应当重点调整和完善算力损失计算方法;算力盗用情节严重的,在刑法上构成侵犯财产犯罪,主要适用盗窃罪或职务侵占罪,应当调整和完善犯罪数额标准、“多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等具体犯罪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