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铁转出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霍婉莹; 袁粒星; 吴剑蓉; 杨雪; 艾媛; 郭霞; 蒋鸣燕; 万智; 高举
来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2(02): 164-172.
DOI: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6.02.007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415.0,P<0.001)。3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高、低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均分别为0.09和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70.0、878.0,P=0.02、0.03)。研究组患儿中,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及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5.4×109/L和29.3×109/L,8.2×109/L和21.3×109/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U=863.5、866.0,P=0.018、0.019)。Fpn相对表达量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0.357、-0.366,P=0.004、0.003)。4Fpn相对表达量与BCP-ALL患儿初诊年龄、性别,以及ALL免疫表型、融合基因类型、糖皮质激素耐药、危险度分组和早期治疗反应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3年RFS率、EFS率、OS率分别为74.4%与61.7%、68.0%与62.4%、85.0%与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0.102、0.576,P=0.323、0.749、0.448)。结论 BCP-ALL细胞Fp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高度提示Fpn表达下调有助于细胞内铁的阻滞,满足淋巴白血病细胞旺盛代谢对铁的需求。与乳腺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一样,这可能也是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铁代谢调控机制。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