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耕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修复分区

作者:舒翰俊; 范顺祥; 姜亚东; 王立群; 李经纬; 宇振荣; 刘云慧*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3, 45(04): 895-906.
DOI:10.19814/j.jese.2022.09022

摘要

诊断识别耕地面临的生态风险是开展耕地生态修复、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的先决条件。以“自然-社会-景观”多维度空间量化内蒙古耕地景观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完成耕地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以及各影响因子权重的量化;基于评价结果,分析生态风险空间聚集特征,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修复对策。结果表明:(1)内蒙古耕地景观生态风险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耕地景观破碎化、工矿污染、水资源胁迫和生境质量差是主要的生态问题。(2)耕地斑块分布集中、局部斑块面积大且完整、或沿河流分布时,其景观生态风险较低;耕地斑块分布零散、局部斑块破碎或处于大面积耕地的边缘时,其景观生态风险较高。(3)耕地景观生态风险低值显著聚集于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河套平原以及土默川平原西部,是显著的冷点区域;高值显著聚集于内蒙古南部,是显著的热点区域。将热点区域划定为重点修复区,建议实施耕地破碎化整治、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不显著区域划定为农田保育区,重点加强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空间植被覆盖率;冷点区域划定为农业发展区,主要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种养结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