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 其中HCV RNA阳性率85%, 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 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 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 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 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 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 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 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 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 并逐年呈上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 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 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 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 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 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
单位南京市第二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