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24例,胸腰椎骨折2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24例颈椎骨折患者中无脱位且神经症状不明显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卧床休息1月,使用枕颌牵引,待患者可下床活动后,需使用颈托,2月后复查,症状明显改善者可取下颈托,并提醒患者注意其活动范围;针对有神经损伤及脱位的患者,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患者于术后1月佩戴颈托,可进行适度活动,注意活动范围。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无神经受损及脱位,同时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小于1/3者,采用骨盆牵引治疗1月,期间需卧床休息,症状明显改善后可佩戴固定腰带进行下床适度活动,3月后可解除腰带正常活动;无神经受损及脱位,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者,需采用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针对有神经损伤合并脱位患者,需结合骨折程度及骨折类型,采用后路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患者在约2周之后可以佩戴腰带进行床下适度活动,待其无反应之后,约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结果:经术后随访,治疗2年之后本组50例患者基本生活均能够自理,在借助拐杖等简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可正常开展日常活动,治疗后出现活动不便患者1例,四肢麻木患者2例,腰腿疼痛患者2例。经复查后可见患者术后椎体前方压缩率平均为6%,与术前平均椎体前方压缩率55.8%相比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脊柱骨折需结合患者骨折程度及骨折的类型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方可显著降低患者伤残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单位嘉鱼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