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在工资的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效率与均等,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策制定者们进行了艰巨探索。计件工资制被认为能够起到更好的生产激励效果,是一种与生产绩效挂钩、体现"效率"的工资制度。但是,计件工资制强调多劳多得,容易造成工人收入的差距拉大,且在工资定额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反映工人的实际劳动成果,在分配过程中难以体现"公平"与"均等"原则。为了规避相关问题,在"大跃进"之后的经济调整时期(1962—1965年),一些企业管理者总结了先前计件制扩大实施与全面叫停的经验,对计件工资制进行改良,试行"半计件工资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半计件工资制"的产生背景、实施过程和各方反映进行揭示与分析,并对中国与苏联计件工资制的实行情况加以对比,探讨产生制度差异的核心因素。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