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东南部新近纪湖盆萎缩期古生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作者:潘文静; 杜晓峰; 王清斌; 田德瑞; 王军; 刘士磊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8, 35(03): 238-249.
DOI:10.16087/j.cnki.1000-0674.2018.03.002

摘要

渤海海域新近纪普遍发育河流相沉积,近年大量探井揭示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近系发育湖相、浅水三角洲相以及河流相几种沉积类型。本文对东南部地区新近纪古生物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丰富的岩心资料总结了渤海海域新近纪湖盆萎缩期河湖过渡带各种典型沉积相类型的古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湖相地层古生物门类丰富,发现了藻类,孢粉以及无脊椎动物等类型,化石丰度高,尤其是藻类化石占有重要比重,局部含量达90%以上。三角洲前缘化石门类多,但是丰度较滨浅湖低。三角洲平原相,孢粉较藻类化石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草本植物类型含量高,并且植物碎屑,根系,碳屑常见。河流相化石相对贫乏。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海域东南部新近系古环境演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纪湖盆萎缩整体呈先扩张再衰退的变化过程,馆陶组中晚期以后湖盆逐渐扩张,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古湖盆最为发育,明化镇组上段时期古湖盆逐渐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