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常规实验室指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及其对病情重症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74例)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例)收治的394例HFRS患者, 分为轻症组(轻型+中型)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个人史、既往病史、治疗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并记录住院第1、2、3、4、5、7、10、15、20、25天晨起及出院前末次实验室检查结果, 分析患者常规实验室指标动态变化, 评估各指标对病情重症化的动态预测价值。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212例轻症组患者年龄为38(27, 61)岁, 182例重症组患者年龄为49(32, 64)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 P=0.025)。重症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血液净化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6.0%(11/182)、12.6%(23/182)、19.8%(36/182)、89.6%(163/182)和22.5%(41/182), 轻症组分别为0(0/212)、0(0/212)、0(0/212)、15.6%(33/212)和0.5%(1/21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28.45、46.15、214.48、50.02, 均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于第4至6病日达到峰值, 分别为14.2(9.7, 20.7)×109/L、4.2(2.3, 6.2)×109/L、1.5(0.8, 3.3)×109/L和8.3(4.3, 11.4)×109/L。天冬氨酸转氨酶于发病3病日内达高峰[102(66, 178) U/L]后迅速下降, 于第12病日恢复至正常水平。血尿素氮和肌酐均于发病后平稳升高, 第9至10病日达峰值, 分别为13.2(7.7, 19.1) mmol/L和255.4(122.9, 400.9)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于第3病日分别为12.7(12.0, 13.2) s、38.7(33.5, 51.9) s、12.6(6.9, 32.0) mg/L和4.9(2.2, 13.7) mg/L。第4病日血小板计数、第5病日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1病日肌酐和第14病日血尿素氮水平对重症HFR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95%可信区间(95%CI) 0.727~0.875]、0.824(95%CI 0.770~0.878)、0.862(95%CI 0.805~0.919)、0.810(95%CI 0.722~0.897)。结论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等相关指标是HFRS早期重症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 随着病程进展, 肾功能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区分效能。其中第4病日血小板计数、第5病日中性粒细胞计数、第11病日肌酐和第14病日血尿素氮水平对重症HFR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