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序贯进行放化疗-靶向-放化疗和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回顾性地观察两种综合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副作用。方法:共收集携带EGFR基因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资料46份:26例患者接受放化疗-靶向-放化疗模式,20例患者接受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模式。两组患者在各自的一线治疗失败后都序贯进行二线治疗,获取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PFS1);二线治疗失败后序贯三线治疗,获取PFS2;三线治疗后最终随访至患者死亡,得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比较两组治疗模式的PFS1、PFS2、OS及治疗相关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KPS、吸烟状况、EGFR突变状态、初始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上无显着性差异。接受靶向-放化疗-靶向治疗患者组的中位PFS1长于放化疗-靶向-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个月vs 5.3个月,P=0.077);前者的中位PFS2也稍长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个月vs 5.0个月,P=0.646)。中位OS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1.3个月vs 21.0个月,P=0.506)。靶向-放化疗-靶向组治疗发生治疗相关副作用相对较轻,但两组间腹泻、皮疹和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放化疗-靶向序贯治疗模式组的PFS1、PFS2和OS均具有优于放化疗-靶向-放化疗模式组的趋势,且治疗相关副作用也具有较轻的趋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