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国内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至11月31日;调查对象为在具有GIST诊疗资质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诊治, 且正在服用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 排除未得到病理确诊者和未曾服用伊马替尼者, 或既往服用伊马替尼但当前已停药者。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设计中国GIST患者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 通过微信方式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结果共回收2 162份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IST患者调查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2 005份, 有效率92.7%。调查对象中男性1 104例, 女性901例, 中位年龄56(22~91)岁。生活状态:单位在职工作609例(30.4%), 退休729例(36.4%), 灵活就业及无业667例(33.3%);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477例(23.8%), 高中658例(32.8%), 小学或初中782例(39.0%), 未受过教育88例(4.4%);婚姻状况:1 789例(89.2%)已婚、179例(8.9%)离异或丧偶, 37例(1.8%)未婚。初诊GIST时肿瘤发生转移者294例(14.7%), 其中肝脏转移203例, 腹膜转移52例, 其他部位39例。1 869例(93.2%)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1 642例(81.9%)行完整切除术。患者服用伊马替尼中位时间为25(1~200)个月, 服用伊马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眶周水肿1 701例(84.8%), 白细胞减少1 031例(51.4%), 乏力948例(47.3%), 恶心呕吐781例(39.0%), 皮疹709例(35.4%)和双下肢水肿670例(33.4%)。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显示, 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差392例(19.6%), 依从性中等1 023例(51.0%), 依从性好590例(29.4%)。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城市、工作状态、经济收入、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服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均与患者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OR=1.264,P=0.009)、非退休(OR=1.454,P=0.001)、月收入≤4 000元(OR=1.280,P=0.036)、居住乡镇(OR=1.332,P=0.005)、未婚或离异或丧偶(OR=1.362,P=0.026)、伊马替尼服药时间>36个月(OR=1.478,P<0.001)及药物不良反应(OR=1.719,P=0.048)是患者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行完整切除术患者中, 依从性差324例(19.7%), 依从性中等836例(50.9%), 依从性好482例(29.4%), 其中依从性好患者术后55例(11.4%)复发, 依从性中等患者术后121例(14.5%)复发, 依从性差患者术后61例(18.8%)复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国内GIST患者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欠佳, 女性、非退休、月收入≤4 000元、居住地乡镇、未婚离异或丧偶、伊马替尼服药时间>36个月及药物不良反应是GIST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依从性差者复发风险较高;应针对影响伊马替尼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 进而改善GIST患者预后。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