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污名动态特征,为心理关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化艾滋病污名、预期艾滋病污名和遭受艾滋病污名等进行基线及随访1年后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时点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污名变化特征。结果 ART治疗HIV/AIDS患者随访1年,在内化污名8个条目中,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很羞耻;感染艾滋病让我觉得自己不干净;我因有艾滋病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我因有艾滋病而有罪恶感;别人对艾滋病的态度,让我对自己的感受更差了等5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的34.0%~43.5%下降到19.5%~29.5%,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6,14.277,10.473,12.219,9.934,P<0.05)。预期艾滋病污名的9个条目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不会认真考虑我的需要;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歧视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会拒绝对我提供服务;医护人员将会避免接触我等4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16.0%~27.5%下降到7.0%~15.5%,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15.787,12.034,12.593,P<0.05)。遭受艾滋病污名的16个条目中,遭受来自丈夫/妻子或者伴侣的心理压力;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拒绝发生性关系;因为感染艾滋病而丢掉一份工作或者其他经济来源;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或失去一个工作机;因为感染艾滋病而改变工作性质,或者被拒绝升职或提拔;因为感染艾滋病而被拒绝提供医疗服务等6个条目的比例从基线2.5%~15.0%下降到1.0%~8.0%,发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9,15.558,6.061,9.049,5.432,8.156,P<0.05)。HIV/AIDS患者遭受到身体上的攻击增加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三个维度上的污名有48.48%出现缓解,治疗干预、自我接纳,营造良好的无歧视社会环境对HIV/AIDS患者污名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