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脊髓损伤早期7种酶的活性变化的观察及一般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在慢性脊髓损伤中酶活性变化与细胞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8-11/2000-03在青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①分组:选用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5只,正常组3只。②模型制备:制备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实验对照)动物除不推进活塞外余处理同实验组。正常组(空白对照)家兔不作任何处理。③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对16只家兔脊髓第Ⅴ,Ⅸ板层神经元进行了酶学的测定,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及内氏染色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的一般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脊髓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结果:1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家兔脊髓压迫区第Ⅴ,Ⅸ板层的神经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腺苷三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活性与非压迫区、正常组、对照组同板层的神经细胞中相应的酶活性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磷脂酶A2、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升高(P<0.01)。②内氏染色发现实验组压迫区白质中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后索较重,侧索及前索较轻;灰质中神经元内氏小体淡染、消失;神经元萎缩,脱失,以Ⅸ板层明显。③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为神经胶质细胞,各索内均可见到,后索及侧索明显。灰质中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为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在Ⅰ,Ⅱ板层,数量较少。压迫区相邻段病变次之,远段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组表现正常。结论:在脊髓慢性受压的过程中,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腺苷三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磷脂酶A2、酸性磷酸酶变化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退变的重要原因。
-
单位青岛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