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局部用药防治感染规范

作者:张连阳; 蒋建新; 梁华平; 刘丁; 郭庆山; 费军; 孙士锦; 雷霞; 宗兆文; 姚元章; 何海燕; 付小兵; 赵晓东; 白祥军; 韩春茂; 帕尔哈提·拜合提; 肖开提; 谢增如; 艾买提江; 帕丽达; 都定元; **; 张旭鸣; 蒋崇慧; 屈纪富; 陈嘉勇; 王斌; 曹敏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10): 905-907.

摘要

<正>降低创伤后创面感染率的基本策略包括:(1)早期清洁(冲洗)伤口和外科清创;(2)充分引流、封闭创面或延迟缝合;(3)恰当应用局部药物,包括皮肤黏膜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剂型;(4)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目前,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仍常见于临床,如将肌肉或静脉注射的广谱抗菌药物剂型用于局部,或用消毒剂稀释后冲洗创面等。这些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影响伤口愈合,引起过敏反应等。为进一步规范创伤后局部用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有关各种急、慢性创面局部用药防治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编撰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