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降低创伤后创面感染率的基本策略包括:(1)早期清洁(冲洗)伤口和外科清创;(2)充分引流、封闭创面或延迟缝合;(3)恰当应用局部药物,包括皮肤黏膜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剂型;(4)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目前,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仍常见于临床,如将肌肉或静脉注射的广谱抗菌药物剂型用于局部,或用消毒剂稀释后冲洗创面等。这些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影响伤口愈合,引起过敏反应等。为进一步规范创伤后局部用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有关各种急、慢性创面局部用药防治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编撰本规范。
-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大坪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华医学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 西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