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制备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如杰; 周广东; 王建博; 翁光东; 雷东*; 龚文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43(07): 814-820.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3.07.003

摘要

目的·探讨氟化脱细胞兔主动脉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小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DNA酶、RNA酶等对获取的兔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分别对脱细胞组和未脱细胞组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Masson染色、Verhoff-von Gieson染色,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鉴定脱细胞效果,观察脱细胞血管形态学变化。使用脱细胞后的兔主动脉作为动脉化人工小血管支架,利用液体全氟化碳涂层修饰脱细胞小血管内膜(氟化组)制备一种新型人工小血管,并对其特征基团进行定性且定量测定。观察血管内表面液体消散时间和液体在45°倾斜血管表面的流动情况来分析血管的疏水性。将脱细胞组和氟化组的血管置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孵育,在电镜下观察,评估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性能。取未脱细胞组、脱细胞组以及氟化组的兔主动脉连接上球囊扩张压力泵进行爆破压力测试。结果·对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脱细胞法可以有效去除细胞并保留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且在电镜下内膜并未出现破损。对3组进行压力爆破测试,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疏水性测试中,水滴在氟化组内膜上停留的时间超过5 min,且在45°斜板上未留下明显水迹。在血小板黏附性试验中,脱细胞组内膜聚集活化了血小板,而氟化组则得到抑制。结论·联合脱细胞法可使脱细胞血管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物理稳定性,氟化涂层可使血管具有抗凝血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