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哲噶尔赛宗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佛教静修神山。笔者在对其调研过程中发现,16至17世纪之间的《哲噶尔赛宗圣地志》和20世纪的《哲噶尔赛宗礼赞右旋法螺之妙音》作为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圣地史志文本叙述了哲噶尔赛宗从山神到神山的演变进程,显示出佛教与中华文化交流和交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文化记忆理论下,两部圣地史志文本作为记忆的媒介凸显了叙事的张力,意蕴了新旧文化记忆、传统与新生文化的话语权之争。哲噶尔赛宗作为记忆的场域,历史上的藏传佛教对其记忆的文本化建构肇始于苯教和噶举派时期,再造于宁玛派时期,成形于格鲁派时期,在不同的解读和重新构建中,神山形象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这在本质上是新记忆不断被建构、旧记忆不断被遗忘、新旧文化交替展演的过程,彰显了佛教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提供了一种至今在藏族社会的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例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