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技术(TMAD)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心功能衰竭患者23例,按照左心室有无心肌收缩储备分为两组,无心肌收缩储备的15例患者为A组,有心肌收缩储备的8例患者为B组,均行药物保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二尖瓣环位移占左室长径百分比(TMAD Midpt%)及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24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TMAD Midp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A组TMAD Midpt%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LVEF、SV、TMAD Midpt%均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A、B两组患者死亡存活比相近。结论 TMAD Midpt%可作为评价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药物诊疗效果的敏感指标;无论有或无心肌收缩储备,药物保守治疗远期死亡情况均相似。

  • 单位
    河南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