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应用评价

作者:郑瑞丹; 周琨; 咸建春; 徐洪涛; 陈潇潇; 沈贇玲; 茅益民; 曾民德; 陆伦根
来源:肝脏, 2008, 13(06): 451-455.
DOI:10.3969/j.issn.1008-1704.2008.06.001

摘要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为其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并检测血清指标以计算S指数、SLFG模型、Hepascore、Forns指数和APRI指数等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各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程度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在验证组中表现最佳[S指数=1000×GGT/(PLT×Alb2)]。其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有无重度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0.797、0.880和0.881。以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验证组中40.5%病例可被正确预测。以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验证组中68.7%病例可被正确预测。结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以S指数最为简便有效,它的应用可以减少一部分慢性HBV感染患者肝活检的需要。

  • 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消化疾病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