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湖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原因,为有效提高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2006—2020年湖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季节分解指数模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评价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及应用价值。结果 2006—2020年湖南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260起,波及398 876人,发病数为12 281人,罹患率为3.08%;其中食物中毒事件79起(占30.38%,报告发病数为3 085人),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事件181起(占69.62%,报告发病数9 196人)。报告事件数最多为2018年(37起,14.23%),报告发病数最多为2006年(1 745人,14.21%),不同年份之间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58.51,P<0.05)。湖南省14个市州均有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报告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的均为长沙市,共报告事件36起(占13.84%),报告发病数1 943人(占15.82%)。不同地区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03.58,P<0.05),张家界市的罹患率(8.13%)为最高;各类型学校均有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小学和中学报告事件数最多(各报告86起,33.07%),不同类型学校的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259.15,P<0.05),幼托机构罹患率(12.83%)为最高;Ljung-Box Q18的P值均大于0.05,可认为时间序列模型拟合情况较好。结论 2006—2020年湖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总体呈波动状态,湘中和湘北地区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较多,中小学生为高发人群。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在学校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的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单位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